新闻资讯 / NEWS
|
文化常识| 中国十大传统乐器雅鉴在古代,音乐除了可供娱乐之外,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教化”作用。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说明孔子非常重视音乐对于教学育人的作用。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乐器。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认识古代的各种乐器并聆听它们带来的动人旋律吧! 01 琵琶 琵琶,是一种以弹奏手法命名的弦乐器。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琵琶)。 ![]() 古诗词中的琵琶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二胡,即二弦胡琴,始于唐朝,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 相并细腰身。时样宫妆一样新。曲项胡琴鱼尾拨,离人。入寒弦声水上闻。 天碧染衣巾。血色轻罗碎摺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 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 【钟鸣鼎食】 现在我们吃饭的时候会听音乐或者看电影、刷剧,古代的人们可没有那么多的娱乐方式。不过,豪门贵族的生活也是非常讲究的。在他们吃饭的时候,不仅要用鼎这种炊具盛着各种珍贵食品,还要奏乐击钟,很讲究排场。所以,后来人们就用“钟鸣鼎食之家”来形容富贵人家。 古诗词中的钟声 《过香积寺》 唐 · 王维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箫是我国的传统吹奏乐曲,早在西周就已经出现了。箫的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可以独奏,也可以合奏。箫尤其适合在夜间吹奏,表达出一种旷世孤独的感觉。 古诗词中的箫声 05 笛 笛子是我国传统乐器之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 在民族乐队中,笛子是举足轻重的吹管乐器,被当做民族吹管乐的代表。 古诗词中的笛声 《凉州词》 唐 ·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古人抚琴之前,必须先沐浴焚香。文人雅士大多钟爱古琴,有“左琴右书”之说。可见,左琴右书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以琴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以书拓展知识,增长才干。两者缺一不可。读书以明理,弹古琴以达到内心的和谐,文人把弹琴当成是一种修炼纯净思想的内省方式。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眺望,思绪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目光明亮,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样的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作《文王操》啊!” 古诗词中的琴声 07 瑟 瑟也是古老的弹拨乐器,它从战国到秦汉时期非常盛行,到了唐代逐渐衰落。之后,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人们已经很难听到瑟的演奏声音了。据说最早的瑟有50弦,后来以25弦的居多。 【琴瑟和谐】 古诗词中的瑟 08 埙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乃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可考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确认,埙在战国初就广泛应用于宫廷的祭祀活动中。秦汉以后,埙成了宫廷雅乐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只是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除了在欣赏宫廷雅乐时还可偶或一闻埙乐外,几乎不知道还有埙这样一种乐器了。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公演中埙乐几绝于耳。 八十年代以来,在演奏家、制作家和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下,埙作为乐器有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制作,喜爱埙乐并且学习、演奏的人越来越多,习埙的热潮悄然兴起。从埙上人们似乎找到了遗失已久的古风,埙正在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大型歌舞剧《兵马俑》以及各地方戏曲等都出现了大量的埙乐作品,并且涌现出《风竹》、《楚歌》、《遐思》等优秀的埙独奏曲。 古诗词中的埙 《南歌子·玉斧修圆了》 宋 · 张元千 玉斧修圆了,冰轮分外清。 共看星向绣衣明。 元是生朝为寿、对难兄。 鸿雁翻秋影,埙篪和笑声。 他年中令彩衣荣。 记取今宵丹荔、醉瑶觥。 笙是一种吹奏乐器,是我国古代“和声”乐器的鼻祖。传说中笙是女娲创造出来的,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笙的造型很漂亮,像一只美丽的凤凰,被称为“凤笙”,因而深受诗人们的喜爱,在诗歌中笙有着更加诗意的名字,叫作“凤吹”或者“凤鸣”。在古人心中,笙就象征着万物生长,代表了生命,代表着生生不息,这是古人的智慧和愿望。 笙的音色优美,高音清脆、中低音丰满。但笙在乐队中的音量不太大,而且音质柔和,属于比较低调的一种乐器,跟其他的乐器比起来,个性并不是那么明显。但笙却有一种本事——它是一种很好相处的乐器,能将笛子、琵琶、筚篥这些富有特色、合奏时却非常杂乱的声音团结其阿里,使之调和、丰富、统一。有了笙的存在,乐器的合奏就有了主心骨。这就是笙的魅力,低调踏实,不争不抢,有合众之美,有百鸟朝凤的姿态,不愧“凤笙”的称号。 【王子登仙】 古诗词中的笙 鼓,作为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打击乐器,敲打起来声音激昂、响亮。由于鼓的制作方式和演奏方式都很简单,所以鼓产生的时间很早,大约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它的咚咚声显示出一种力量和威势。这样的鼓,具有平民性,时至今日依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乐器。 【“鼓” 的字源】 “鼓”,是一个会意字,能够向我们清楚地展示鼓手打鼓的样子。鼓字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一个“壴”[zhù]字,上边的“士”代表装饰性物品,中间的“口”是鼓身,下边的部分代表鼓架。右半部分的“支”字,表示用手拿着鼓棒在敲击。 古诗词中的鼓声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