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NEWS
|
中华文化 | 成人礼文化的相关介绍成人,是指人已经成年了,各方面都发育成熟,不再是儿童标志。我们现在一般以18周岁作为成年的时间标志,近几年开始流行“成人礼”,是让孩子从“成人礼”的仪式感中,告诉自己已经真正地长大了。 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不同样式的成人礼,西方的成人礼大多是在特定年龄的生日办一场聚会或者舞会来庆祝他们告别童年,现在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家庭会在孩子十八岁那年为他们举办一个成人聚会,有些学校也会一起组织学生组织成人仪式以完成相应的纪念。那么中国有没有自己的成人礼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中国古代,十八岁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年纪,成人礼的形式也和现在完全不同。在注重礼节的中国古代,成人礼也是不可缺少的。古代举行成人礼的男子年纪是20岁,叫作“冠礼”;女子年龄是15岁,叫作“笄(jī)礼”。 一 成人礼的目的 二 世界各地的成人礼 中国古代的礼仪很多,成人礼是其中一种。它是通过某个时间段的某些仪式让少年告别幼稚,宣告长大成人的一种礼仪。成人礼不是中国古代独有,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有成人仪式。在这些仪式中,为了考验意志,展示勇气,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有些甚至到了损伤身体的程度。 比如印第安人将年轻人送到野外,经过很多天的禁食,来磨炼求生能力。澳洲的土著部落,年轻人要在野外谋生长达六个月,归来后才会被视作男人。在亚马孙丛林的马蒂斯部落,男孩要通过辣椒水滴眼睛、鞭打身体、涂抹青蛙毒液等考验方式。 三 被儒家影响的中国成人礼 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没有那些损坏身体的成人仪式。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西周文化的影响和儒家礼仪的推广。周代是在西边的关中平原创建的,并没有完全采用以前的礼仪制度,而儒家文化标榜的就是“从周”和“复礼”。以至于后来的《孝经》中开宗明义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头发和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一定要爱护,绝对不能损伤,这是孝的开始。 四 古代表示年龄的说法(与头发或发饰有关) 古代代表年龄的说法很多,其中,很多都是和头发或者头发上的装饰相关的。 垂髫:古代三四岁到七八岁的孩子,头顶上的头发自然下垂的样子。垂髫也代指儿童。 总角:古时候的儿童把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好像两个犄角一样,叫作总角,年龄一般是八九岁到十三四岁,总角也是儿童的代称。 束发:男孩子到了十五岁,就要把原来的两个角解开,扎成一束髻。从束发开始就要学习各种技艺了。 ![]() 及笄:笄就是簪子,及笄是女子到了十五岁,头发可以插簪子了。 及冠:冠是帽子,及冠是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要加冠了。 其中,及笄、及冠就是古代“成人礼”的标志。 五 形式讲究的古代冠礼与笄礼 中国古代具有成人礼性质的礼仪是“冠礼”和“笄礼”。冠礼和笄礼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发式的改变,发式是最引人注目的人体面目特征,以头发的装扮来显示年龄阶段。而男子结发加冠和女子结发加笄,就是表明青年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成熟。 男子成人礼叫作“冠礼”,是因为成人礼是通过戴三次帽子、穿三套不同的服装来展示成人过程的。冠礼有特定的地点,一般在家庙举行。首先要主人用占卜的形式选择日期和来宾,在选定日期当天由嘉宾来主持加冠仪式,行三加之礼,也就是要戴三次帽子。第一次加“细布冠”,用黑麻布做成,表示有治人的权利。第二次加“皮弁”,是用白鹿皮做成的帽子,表示要从此服兵役。第三次加爵弁,是用细麻布做成的平顶帽子,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了。三加的时候嘉宾会诵念不同的祝辞,表达良好的祝愿。加冠之后要拜见父母,来宾为加冠的年轻人“取字”,有了新取的字之后,就可以出来见乡邻和尊长了。 “笄礼”是女子的成人礼,女子只有举行笄礼后才能够嫁人。笄礼和男子冠礼差不多,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 六 古代成人礼的意义 成人礼的意义是以特定的仪式将生命个体从幼年转向成年,从被保护者转为保护者。同时参加成人礼后的青年就可以有祭祀神灵、出征、婚嫁以及承担各种社会责任的资格了。成人礼不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教育,一种孩童时期成长的总结和成人之后使命的赋予。 |